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庄博
博物馆介绍

庄浪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渭河上游,陇山西麓,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距今6500年的仰韶文化到明清时期,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延续不断,境内已发现古文化遗址410处,其中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7处。近年来,县文物部门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摆在工作的重要日程,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措施,严防死守,经常研究、分析文物安全工作形势,讨论、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人力物力、财力困难,指导、部署安全工作,协调、排解各种矛盾,建立了县、乡、村(文保员)三级文物安全责任体系,签定了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逐级靠实责任,形成了“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

庄浪县博物馆正式成立于1984年5月,隶属于庄浪县文体广电局的全额事业单位。其前身为民国时的县“民众教育馆”, 1986年,馆址由中心街迁至紫荆山。1988年4月析出单设,另迁址建成博物馆, 2009年3月,县上筹资新建了庄浪县三馆综合楼,主体建筑为框架结构,共五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占地面积为380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展厅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基本陈列2100平方米,临时陈列600平方米。2014年初完成新馆搬迁,4月28日正式免费开放,基本陈列有《庄浪历代文物精品展》和《翰墨春秋书画展》两个,其中“庄浪县历代文物展”,主要展示馆藏文物陶器、瓷器、铁器、彩陶等四大类中的260多件(套)精品文物;“翰墨春秋”书画展,展示从清代至建国以后不同时期的书法、绘画、法帖、拓片等精品50余幅。

庄浪县博物馆属国有综合类博物馆,现有职工40余人,内设机构有业务部、宣教部、保卫部、后勤部。馆藏文物86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7件,二级文物204件,三级文物700件。安装有目前国际较为先进的安防报警设施,为三级风险单位。2010年6月被甘肃省文物局授予 “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7年12月 被平凉市委宣传部评为“平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19年11月 被平凉市委宣传部、平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平凉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9年12月 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2020-2024年度“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4月被 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为了确保免费开放扎实有效,博物馆根据群众意见和免费开放工作计划安排,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临时展览,通过自办、联办、引进等多种形式,向广大游客传播庄浪悠久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培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思想品质。并先后与县内多所学校推行了“馆校结合”教育新理念,建立了与中、小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开展了青少年直观形象教育,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专门编写了讲解词,更多地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故事式的讲解形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对浅显的知识。

为了使博物馆免费开放更加深入人心,精品文化惠及广大人民,馆内职工充分利用节假日流动巡展,通过“走出去”的工作方式,根据观众需要,安排专职讲解员进行现场讲解,拉近了博物馆与广大市民的距离。

经统计,2022年全年免费开放天数310天,累计接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及各旅游团体近500个,参观人数全年合计11.82万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4.13万人次),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庄浪县博物馆作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将以其优上的陈列、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秩序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