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建丽教授,受邀来到庄浪县博物馆,在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北宋渭州吐蕃》的学术讲座,在精彩绝伦的文史大讲堂上,刘教授既讲述了北宋时期渭州吐蕃的迁徙与融合、强盛与衰落、对抗与归服,又讲述到宋廷权臣关于修筑水洛城展开的三次激烈争论。以及水洛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进行了有理有据地论述。
水洛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军事战略上,而且从出土北宋时期的文物上也能说明,水洛城寺坪塬遗址陆续出土的定窑白釉莲纹葵花口折腹盘、耀州窑褐釉连花纹小口瓶、磁州窑蓝绿釉方炉、窖藏铁钱、陶模陶范、释迦塔院地宫石棺等皆说明了这一时期庄浪地区文化相对繁荣,经济发展较快,地理位置相对重要。这一论断与刘教授的见解,以及史料记载如出一辙。报告会结束后,大家一起参观了庄浪县博物馆展厅陈列展览北宋时期的精美文物,进一步加深了对北宋时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据悉,刘建丽是河北雄县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西北少数民族史的教学与科研,尤其对西北吐蕃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专著有《宋代西北吐蕃研究》、《宋代西北民族与文献》主编《宋代吐蕃史料集》(一)、(二)两卷。《甘肃少数民族史》、《中国儒学辞典》、《中国儒学史》等。发表论文80余篇,学术成果显著。刘教授的此次讲座,激发了庄浪县博物馆全体职工及参加讲座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文化自信。解决了我馆业务人员多年来在这方面开拓研究的难题。此次讲座对我们而言,既是一次方向性的引领,又是一次对庄浪北宋时期吐蕃的重新认识,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