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甘肃兰州举行。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活动由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兰州市人民政府承办。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任振鹤出席开幕式活动并致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甘肃省委副书记王嘉毅,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朱天舒,甘肃省副省长何伟、省政府秘书长李志勋等出席活动。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通报表扬文物系统石窟寺专项调查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庄浪县博物馆副馆长李晓斌同志获得国家文物局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让我们走进李晓斌同志石窟寺调查背后的故事,感受他那“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文博精神。
李晓斌同志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从事文物考古工作31年,现任庄浪县博物馆副馆长。
庄浪县石窟专项调查由庄浪县博物馆具体负责实施。李晓斌同志具体负责调查业务工作,他知难而进,勇挑重担,发扬攻坚不畏难的精神,带领庄浪县石窟寺专项调查队,经过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庄浪县共25处石窟169个洞窟调查任务,其中新发现石窟6处。
庄浪县是甘肃省文物大县,石窟寺在庄浪县辖区内分布广泛,数量较大。庄浪县有15处石窟分布在交通不便、积雪深厚、气候严寒、条件艰苦、海拔在2000米左右的关山密林深处。在调查期间李晓斌同志和其他队员每天要在深厚的积雪中步行20多公里,才能抵达石窟调查现场,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石窟现场加班加点不休息,还要乘天黑之前走出林区,回到县城已是晚上8、9点钟。在调查过程中,李晓斌同志既要负责石窟调查文字记录、测量、摄影工作,又要检查石窟绘图等工作。有部分队员在调查过程中被冻感冒或身体不适,李晓斌同志在自身患高血压、肠炎等疾病的情况下,鼓励队员努力克服困难、坚持调查不掉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调查工作,充分发扬文博人吃苦耐劳、勇于挑战的奉献精神,为调查队树立了精神标杆。从2020年12月15日开始野外石窟寺调查,到2021年2月3日结束,李晓斌同志在零下10度到18度野外参加石窟调查49天,没有请过一天假,完成全县25处169个洞窟的野外调查任务,其中新发现石窟6处。庄浪县野外石窟寺调查工作结束后,他马上进入到室内资料整理阶段。他几乎每天早来晚走,为的就是安排好当天和下一天的工作。无论系统录入、审核、修改,还是查找遗漏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从2021年2月10日开始,李晓斌同志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石窟寺专项调查统一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石窟寺调查资料的整理和系统录入工作。他对石窟寺调查工作概况、石窟寺保存现状、石窟寺保护管理状况、石窟寺安全防范状况、小结等信息根据系统要求逐项核对填写,进行梳理整理,使其准确、完善。在石窟寺调查材料录入过程中,他严格要求,认真负责,面对重复的工作内容,克服急躁情绪,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及时和国家省市审核验收人员进行沟通,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录入,确保信息录入准确无误。在审核上报环节,审核工作由他和一名业务人员具体负责,没有节假日,每天晚上加班到深夜,主要是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漏填的信息进行补充,尤其是对石窟寺病害分析不完整或信息不准确,在审核中都进行了逐项修改,保证了石窟寺调查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截止2021年3月,通过李晓斌同志和其他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此次庄浪县石窟寺专项调查录入上报庄浪县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25份,其中录入文字12万字、照片425幅、图238幅。现场采集照片资料2万余张,圆满完成庄浪县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任务。
“奉献与敬业精神”是一种爱,是在对文物保护工作敬畏心之下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正是因为这种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使得庄浪文物保护与传承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此项殊荣实至名归!李晓斌同志这些年乃至未来很多年,定会丹心一片、初心不改,久久为功、专情、专注于他所热爱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事业,积极践行“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烛照前路;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催人奋进。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榜样,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庄浪县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在传承优秀文化与保护文物的道路上将以李晓斌同志为学习榜样,一心奉献、持之以恒坚守、汲取前行的奋进力量,将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用执着和坚守去谱写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爱岗敬业钻研本职、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争创一流、不计得失、不图功名全心全意为文物工作服务,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庄浪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