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取名“中秋”,时在农历八月十五。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此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庄浪县博物馆特邀请陇原书社广大师生举办以“度中秋之佳节 绘千年之色彩”为主题的素陶纹饰绘制社教活动,以此拓展知识、传承技艺、感悟智慧、寄托思念、陶情适性。
9月19日活动当天,社教老师通过PPT课件,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流传至今、经久不息的中秋节来历、习俗等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知识并讲授了彩陶纹饰和素陶绘制相关知识。为了让同学们以馆藏彩陶作为创作灵感,充分发挥想象用画笔在素陶上认真开展文物艺术创作,在博物馆讲解员带领下22名学生参观了《翰墨春秋书画展》和《庄浪历代文物展》。同学们通过现场聆听、实地观摩在历史文物陈列展厅再次近距离感知了彩陶艺术。
在原始艺术神秘而又极具魅力的领域中,彩陶艺术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彩陶文化的开始也是我们中华文明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起源,新石器时代石器简洁流畅的造型、多姿多彩的纹样,仿佛是在向我们讲述数千年前人们生活的“精彩”,向我们传递着原始陶艺工匠们赞美生命、追求美感的真实情感。
在随后进行的素陶纹饰绘制过程中,同学们个个伏案倦首、思如泉涌、聚精会神、认真严谨,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应运而生并将自己创作的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具有灵动线条的彩陶作品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这一件件彩陶作品,是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真切表达出对远古先民彩陶艺术无穷魅力的敬意与感悟,不仅让青少年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远古先民彩陶绘画技艺和智慧之光,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拓展了知识面,而且将中国传统彩陶文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深深融入青少年学生心中,构架起了他们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使热爱文物和传统文化的种子从青少年学生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