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庄浪县博物馆收藏的两件仰韶文化时期陶器有幸参展。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展览后,2021年6月16日,参展文物仰韶文化灰陶鼓和仰韶文化兽首流红陶壶安全回家。
早在距今约6000年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一件完美无缺的陶器,既是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品,也是人们必须的生活用具。艺术源于生活,就灰陶鼓而言,当时先民们已经创造了自己的音乐。兽首流红陶壶的出现,说明种植业和畜牧业代替了狩猎时代,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从精神生活层面开启了艺术创造的序幕。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保管、展示、闸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也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秉持“不求所藏、但求所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工作理念,持续加大与地方政府和文博机构的合作力度,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有品位、有水平、有影响的高质量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等十几家机构共同推出的又一重要专题性地方精品文物展览。展览分“黄土下的彩色世界”“笔画与色调的奏鸣” “大自然的生命组歌”“精神的家园”四个部分,展出194件(套)精美文物,覆盖了甘肃地区彩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具体展示了彩陶出现的文化背景、制作工艺、纹样演变、精神生活等,系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原始信仰和审美情绪等,集中呈现了古人早期艺术创作的华丽时尚和璀璨多姿,充分实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沉厚与灿烂辉煌。
庄浪县博物馆收藏的仰韶文化灰陶鼓和仰韶文化兽首流红陶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第四单元“精神家园”展出。这是庄浪县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参展以来,第二次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大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