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5月27日,庄浪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馆长张建军的带领下带着《庄浪县历代精品文物展》以及《牛年说牛生肖展》流动展板来到郑河乡庙川小学开展“四进”活动并将博物馆“乐得课堂”带进了校园。
郑河学区张晓强校长百忙之中驱车十多公里赶赴庙川小学对此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充分显示了校区领导对文化的重视,博物馆张建军馆长以及同行的工作人员备受感动。活动中,为了让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历史的变迁,庄浪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不仅带去了优质的文化大餐,还带去了以馆藏文创产品为模具的手工黏土制作,让孩子们在了解文物的同时制作出他们心中的“文物”手工作品。在讲解员的仔细讲解下,同学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了庄浪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感受到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接收到博物馆的文化熏陶。
课堂教学结束后,同学们聚集在操场又接受了一场知识的洗礼,在流动展板前,讲解员对课堂知识进行了温故知新的提问,孩子们兴趣盎然踊跃回答,纷纷表示一定会走进博物馆去感受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最后,博物馆张建军馆长与庙川小学周伟校长签订了馆校共建协议书,并为孩子们赠送了书包,此举将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让孩子们亲近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作为感知能力最旺盛的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人群,让更多的未成年人走进博物馆,去体验、发现、传承人类文明是我们博物馆始终扛在肩头的使命。
此次活动,既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第二课堂”的功能,培育、弘扬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民俗文化情结,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又激发了广大师生传承文明,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切实推动馆校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博物馆教育职能空间。
进校园活动结束后,县博物馆的“秉承先祖智慧·传播华夏文明---进农村”流动展牌走进了郑河乡庙川剧场。
展览吸引了村民们驻足观看,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群众讲解庄浪县悠久的历史和馆藏精品文物,并为村民们发放了博物馆宣传折页,赠送了文创产品台历等。
此次进农村活动的开展,让忙碌在农村的空巢老人在为数不多的闲暇时间,零距离地了解了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了村民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在普及文物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近年来,庄浪县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活动的平台与桥梁,增进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物保护与安全工作始终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天下午,在张馆长的带领下到附近史川村北2000米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山堡子(清代)进行了文物安全巡查,有效落实了文物管理安全责任制,及时排除了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了庄浪县境内野外文物的安全。
之后馆长带领大家,顶着炎炎烈日,本着精益求精、对工作高度负责严谨的文博人精神对天台山堡子部分碑刻进行了拓片制作。拓片制作是文物保护的有力见证,以这种形式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价值和功能,是服务当代、惠及子孙的重要任务,任重而道远。传拓技艺传承至今,文博人身体力行,为庄浪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们保留了庄浪县域内珍贵的文物、文献资料和书法艺术资料。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技艺,走进庄浪县博物馆,让传统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