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庄博资讯 > 庄博动态
庄浪县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讲座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11-25 15:28

a2fc24d4760d6a336fa332241d11bca9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11月24日下午,庄浪县博物馆邀请天水市博物馆副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汪保全作了《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讲座,汪保全主要从事文物保护修复、文物鉴定及文物科学管理工作,先后负责修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胡氏古民居(南宅子);筹建天水民俗博物馆;现为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成员,甘肃省文物司法鉴定站成员,省文博专业专家库专家成员。此次讲座旨在提高全县文博单位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满足文物收藏爱好者知识需求,县文旅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张振敔,博物馆馆长张建军,全县文博从业人员及文物收藏爱好者50多人听取了讲座。

0f370e13fbbf94427b268549676a873f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讲座上,汪保全简述了中国瓷器发展历史,讲述了瓷器在世界人民的眼中是中华文明所孕育的最伟大的瑰宝,作为全世界第一个掌握瓷器制作技术的国家,中国被视作瓷之国,中国的瓷器很长一段时间被西方贵族们疯狂追捧,拥有中国瓷器是荣耀的象征,当时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出口产品就是瓷器。

汪保全详细讲述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到1000多年前,瓷器名窑已遍布大半个中国。千百年来中国瓷器的工艺还在不断地革新,在历朝士大夫阶层审美推动和工匠努力追求下,中国瓷器制作水平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企及。

隋唐时期,瓷器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在隋朝,先是青瓷为主。到了随后的唐朝,白瓷的工艺也越发精湛,渐渐能与青瓷抗衡,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朝的瓷器已经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一方面为之后中国瓷器登峰造极打下了基础。

两宋是中国瓷器产业开始百花齐放的时代,发达工商业和航海技术,造就中国的造瓷业极为繁荣时代,汪保全选取了汝、官、哥、钧、定瓷器作了精讲,其中汝、官、哥三窑是青瓷的代表,定窑则是白瓷的代表,而钧窑被评价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可以烧出紫红色的渐变。并讲述了景德镇的制瓷地位。在元、明两朝,景德镇瓷器发展迅速,很快便一家独大,成为了全世界的制瓷中心。景德镇瓷器不但海内闻名,远销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成为这些地区贵族追捧对象,将其视为财富和高贵的象征。为古代中国带来很大的财富。

清朝制瓷技术突飞猛进,霁青、霁红、甜白这三种极品釉彩烧造得登峰造极。由于康熙酷爱西洋文化,引进了西画技法、颜料等在瓷器上作画,于是诞生了珐琅彩和粉彩,加上后来的雍正、乾隆的大力提倡,清朝瓷器的样式就此变得史无前例的丰富,远超之前历朝历代的瓷器水平。

bb2aeed2b06ae687d7d75238ab3bfd49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最后,汪保全讲了瓷器承载的文化内涵,精美的陶瓷承载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一门集思想,文化,艺术,美学,工艺,技术为一体综合艺术门类。

此次讲座,大大提高了我县文博从业人员对古代瓷器鉴赏理论水平,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庄浪县文物局开展第四季度文物安全检查
下一篇:庄浪县博物馆开展“用文物讲好庄浪历史”进社区“四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