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永寿,传之万年,皆以纸影摹拓,传之后世。为弘扬和传承金石文化,抢救和保护金石文物,庄浪县博物馆日前在全县集中开展了为期20天的金石碑刻调查、信息采集以及拓片制作。抽调成员一行7人在张建军馆长的带队下,起早贪黑,每天工作13小时,克服夏日炎热和野外诸多不便,共涉足1馆13个乡镇,到访文物点22处,调查金石碑刻年代从汉代至民国时期计165件,新发现碑刻5通,征集入馆碑刻1通,完成了金石传拓存档作品400余副。
金石即铸造或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刓刻在石质碑碣上的铭文,谓之“石刻”或“石铭”。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研究的对象主要为金文与石刻。具有考古学乃至历史研究的重要实物史料价值。而传拓是用宣纸和墨汁将其器物上的铭文和纹饰拓印下来的纸片,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一种有效、清晰地拷贝技能。
金石拓片最大的社会贡献,就是它能清晰完整、生动真实的再现和反映古代的文化艺术。传拓艺术既保存了文献资料、又留存了纹饰、造像、文字的形态,为历史、书法、绘画、雕塑等的研究,提供了原大文物的实物信息资料,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保护和研究文化遗存的极其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次传拓中我们得到了天水市金石拓片文化研究会李吉定会长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研究会邀请了刘皓天(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石传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老师一行,为补充我馆拓片文物的匮乏和金石资料的不足及其抢救、整理和研究,提供了详实、完善的第一手资料,并为今后的金石著录出版、陈列展示和信息化数据建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为可贵的是研究会将金石传拓技艺传承给了博物馆,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在庄浪生根发芽,让文物活起来,并且活下去。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