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高校教育科研创新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推动博物馆与高校融合发展,近期,庄浪县博物馆业务人员赴南开大学文学院交流学习。
南开大学文学院与庄浪县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建设暨文物数字化”研讨会。会上,文学院院长李锡龙对博物馆一行人来南开大学参观学习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新契机,深入推进馆校合作联动,大力创新和不断完善馆校合作机制,利用各自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共同打造文物数字化、数字藏品、文创等合作大平台,推动庄浪县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性传承,加强大学文化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紧密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庄浪县博物馆研究馆员李晓斌对南开大学文学院长期以来对我馆实施精准的文化帮扶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同时表示我馆今后将加大馆校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好文博资源平台,发挥地域优势,将博物馆资源与学生暑期实践等相结合,丰富馆校合作形式,互惠共赢。庄浪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地域特色鲜明,诸多宝贵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希望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涂俊师生团队能持续聚焦庄浪县博物馆,对我馆可移动文物及野外的不可移动文物全面地数字化采集,通过构建数字文化资源平台等技术手段,为庄浪文物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
随后,南开大学文学院聘请庄浪县博物馆馆长张建军、副馆长叶佳、研究馆员李晓斌为南开大学服务学习社会实践导师。
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历史文化正基于数字化技术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而数字藏品,则让“文物”从博物馆来到老百姓的手机里。此次,庄浪县博物馆和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数字经济产业集团联手开展数字藏品产学研合作,期冀庄浪县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让展品不再受限于实地展览,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同时有效增强馆藏文物保护能力和水平,让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得到更妥善的传承。
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庄浪县博物馆开展《服务学习:数字媒体与社会》课程座谈会,会上,双方就今后合作的项目诸如馆藏文物、古堡的数字化采集,数字博物馆的创建,文物数字资源化平台的建设,文创产品的开发等进入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随后,文学院暑期实践团的同学分别作了创新课题汇报。其中,《数字足迹·文化寻根——庄浪古堡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信息化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庄浪数字文化资源平台构建》等几个课题和庄浪县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利用密切相关。此次课题汇报,是庄浪县博物馆与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馆校合作的重要环节与成果展示。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近年来,庄浪县博物馆聚焦发挥社会教育职能,长期与各类各级学校积极互动,开展多种有益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是平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开大学文学院底蕴深厚、文脉绵长,南开大学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成就斐然、造诣深厚。这次与高校成功签约,持续拓展了县博物馆教育服务功能的广度与深度,为深化跨界合作注入新动力;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加强文物历史研究、挖掘文物现代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育事业和文博事业融合发展、双向奔赴,助力新时代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