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庄博资讯 > 庄博动态
庄浪县博物馆邀请平凉市博物馆青年学者开展文物专题讲座活动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4-13 16:21

2024年4月12日,庄浪县博物馆邀请平凉市博物馆青年学者王丽蓉、于旭涛开展题为《“陇东四家”生平及作品赏析》和《平凉及其邻近地区龙山时代的几处考古遗址刍议》的文物专题讲座活动。

王丽蓉,女,37岁,天水师范学院博物馆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文博馆员,从事文博工作14年,负责文物藏品保管、研究及展览策划等工作,研究方向为佛道造像及秦陇区域文化,主持、参与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考古学视野下平凉宋代城址的调查与研究》和省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研究课题《平凉道教壁画文物调查与研究》等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4项,在《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华夏文明》《碑林集刊》等专业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策划基本陈列《道源崆峒》及20余期临时展览。获得2022年度市人社局考核“优秀”等次、2023年度市第八届社科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jpg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1).jpg

王丽蓉作了题为《“陇东四家”生平及作品赏析》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首先根据文献记载和后人的回忆性文章对“陇东四家”这一称谓来历作了考究;接着综合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所珍藏的“陇东四家”书画作品,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汪若南、曾鲁斋、张观雪、刘芳铭四人各自的书画作品特点及师承关系等;最后王丽蓉老师结合“陇东四家”的生平事迹,指出成功的书画家不重功利,书画的优劣,终究看的是作品本身。大浪毕竟淘沙去,丹青妙品永流传。

王丽蓉老师的讲座紧扣本次展览主题,是对整个展览精髓最凝练的概述与表达,让大家深入了解了“陇东四家”书画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

于旭涛,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平凉市博物馆文博馆员。负责文物藏品保管、研究及展览策划等工作,研究方向为泾河流域史前考古研究,在《丝绸之路》等专业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和合一观一平凉佛道金铜造像艺术展”等展览的策划、陈展工作。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3).jpg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4).jpg

于旭涛老师作了题为《平凉及其领近地区龙山时代的几处考古遗址刍议》讲座。在讲座中,于旭涛老师首先对平凉地区的区位概况作了详述;接着旁征博引,以大量考古发掘资料,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平凉及其领近地区的常山下层文化、桥村类型、页和子遗址、沙塘北塬遗址这几处常见的龙山文化类型的各自特征。从典型器物的类型学分析、遗存分布的空间和时间、以及遗存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充分论证了常山下层文化和菜园文化之间的渊源和文化属性。并通过典型器物的类型学分析对这几类文化遗存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作了梳理;最后,于旭涛老师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经历,就文化区系视角下的平凉、当前研究的难点和对策、以及考古研究的最终目的等问题作出思考:地域文化的研究需要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将目光投向周边的区域文化,而考古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人类的遗迹和遗物,来探讨人类过去的生活方式、文化、政治和经济活动。

本次专题讲座,为庄浪县博物馆全体职工奉献知识盛宴,让大家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考古学、书画知识的同时,深切感悟到文化传承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本次专家讲座的成功举办有效地推动了文博同行间的资源共享,加强了学术研究氛围,为促进馆藏文物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馆将以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契机,争取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升馆内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水平。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天盾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组织60多名企业员工走进庄浪县博物馆开展“文化搭台提信心 馆企牵手创未来”参观学习主题活动
下一篇:雨生百谷·伞韵悠扬——庄浪县博物馆开展手绘油纸伞主题社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