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一竹承载千年风韵,中国竹编有着悠久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髓,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竹编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2008年,竹编被录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期间,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节日氛围,提升孩子们动手和创造能力,培养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2月11日,庄浪县博物馆开展“龙腾盛世 博动陇原—博物馆里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之“巧手竹编迎新年·非遗文化用长青”非遗竹编画DIY活动,与孩子们一同打开了新年美丽画卷。
首先,讲解员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水墨机缘 丹青流韵—平凉市博物馆馆藏“陇东四家”书画艺术展》《庄浪历代文物展》。
活动中,社教工作人员对竹编画成品进行展示,并向孩子们讲解竹编画发展的历程及传承的意义;为孩子们演示了“压一挑一”“挑二压二”“压一挑二”等平面竹编技巧,带着孩子们体验溢满竹香的艺术。
在老师耐心地讲解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开动大脑,认真仔细地进行竹片的排版、粘贴、编织……手指一挑一压,竹编一上一下穿插。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用彩色的竹子编织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竹编画。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下,竹条在孩子们的指尖交互缠绕,一挑一压,一根根竹条错落有致、紧密相连,随着时间的流逝,竹编慢慢成形,在图案卡纸的映衬下,一幅幅精美的竹编画映入眼帘。
孩子们看着手中色彩鲜艳的小作品,相互炫耀,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满足的笑容。
小小竹编画,焕发艺术新活力。本次活动弘扬了中华传统的非遗文化,同时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创作能力。下一步,我馆将常态化开展传统艺术活动,让更多的非遗文化走近青少年,融入生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非遗、学习非遗、爱上非遗,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而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