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Cloisonne),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又称景泰蓝。
我国现存最早的掐丝珐琅器,是考古挖掘出的唐代吐蕃时期的金胎掐丝珐琅牌饰,珐琅工艺的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古老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遗。
非遗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历史,也展现了不同地方的的风土人情、百态人生。为营造浓郁的春节文化氛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青少年课外活动体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2月16日,在新春佳节期间,庄浪县博物馆特选取敦煌莫高窟藻井纹样开展“龙腾盛世 博动陇原—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之“金丝婉转巧作笔 点蓝成画掐非遗—掐丝珐琅体验社教活动”,引领青少年踏入精彩纷呈的掐丝珐琅画世界,品味金丝古韵,领略非遗之美。
活动伊始,讲解员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水墨机缘 丹青流韵—“陇东四家”书画艺术展》《庄浪历代文物展》,讲解员对文物的用途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极大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将庄浪深厚的文化底蕴传递给了他们。
随后,社教老师从掐丝珐琅工艺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出发,着重讲解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及步骤,循循善诱地引导大家走进掐丝珐琅背后的“大千世界”。
在制作环节中,社教老师手把手教学,教会大家用铜丝勾勒轮廓,用釉料填充色彩。看似普通的金丝,在一番弯折处理后,构成一个个精巧细致的图案,搭配色彩鲜艳的釉料,呈现出国画意境美的同时,还展现出令人惊喜的立体艺术效果。
大家亲身体验了掐丝珐琅画绘图、掐丝、点蓝、干燥、上胶的制作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了手指精巧灵活操作的能力,同时体会了匠人精神,感受了艺术之美。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掐丝珐琅的精湛工艺,体验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专注、细致、耐心等良好的学习品性,培养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了大家保护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