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庄浪,气候宜人,风光无限。走进云崖寺景区,独属于盛夏的美丽跃然眼前。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连绵起伏的山峦,苍翠欲滴,婀娜多姿,山崖上的洞窟也显得格外夺目,散发着迷人魅力,引人入胜。
近日,在文保员和向导的带领下,南开大学文学院社会实践团成员与庄浪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云崖寺景区,一路上齐心协力、披荆斩棘,穿越深山老林,拓荒而行,沿途辟道,来到掩藏幽深的红崖寺石窟,联合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在石窟现场,南开大学工作人员运用飞思一亿像素相机、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等设备,认真细致工作,有条不紊配合,根据每个洞窟的实际,进行全面到位的拍摄扫描,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文物,保护文物,留存真实的现场图景。
“众所周知,数字化是最有效的对文物的保护方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在不破坏、不接触文物的情况之下,来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我们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庄浪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千年石窟的魅力,并激发全社会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关注。”南开大学文学院教师刘俊岭说。
这次进行数字化保护的红崖寺石窟,位于庄浪县韩店镇郭漫村东南15千米关山峡谷之中,石窟开凿在红崖寺最高峰天然崖壁上,地势险要。洞窟呈错落顺序排列, 计有编号洞窟16座,为方形平顶窟,塑像多为明代和清代泥塑,毁坏较为严重,属佛教和道教造像。现残存造像50多尊,壁画20平方米,残碑2通。
据了解,近年来,庄浪县博物馆抓住南开大学帮扶庄浪县的有利契机,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推动馆校共建工作走深走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合作活动,让南开大学的师生有了实践的用武之地,更好地了解庄浪,传播庄浪,也让庄浪的诸多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尖端技术的专业保护。
“为了更好地加强文物保护,庄浪县博物馆联合天津南开大学进行馆校共建,对庄浪县博物馆的可移动文物和野外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去年对云崖寺石窟进行了数字化保护和扫描,今年对红崖寺石窟进行数字化保护。数字化保护是为了更好地让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我们今后将更好地和南开大学加强馆校共建,更进一步让庄浪的文物更好地保存下去。”庄浪县博物馆馆长张建军说。